時論彙編        本欄所刊載之文章係屬作者個人看法,並不必然代表本院立場。
‧題目: 構築友善女性參與勞動環境
‧作者: 戴肇洋
‧發表時間: 100.12.09
‧內容:

隨著2012總統大選競爭日益激烈,在朝野對決呈現膠著情形下,政策牛肉良好與否,往往將左右中產階級之投票行為,甚至是最後決定大選勝負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從12月3日總統候選人在中央選舉委員會所辦理的政見發表內容之中發現,朝野雙方陣營並未針對未來全球經濟環境可能惡化之下,如何促進就業,尤其構築一個較友善女性的勞動環境,讓其成為協助社會安定的支柱,提出較具體的政見,的確令人有所失望。 其實,近些年來在勞動市場上女性實力的快速崛起,已被喻為21世紀最大之寧靜革命,許多學者專家預估,未來將有更多女性擔任企業負責人或高階經理人發揮更大生產力與影響力。依據行政院勞委會統計,2010年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逼近50%,不過在亞洲四小龍中,仍是敬陪末座。 不可否認,由於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普及與服務相關產業之發展,使得女性憑藉專業條件或特質進入職場,已成為無法避免之趨勢。儘管台灣女性勞參率從10年之前的45%,緩步成長至目前的接近50%,相對歐美國家女性勞參率的60%以上,或是亞洲的四小龍,明顯偏低。由此顯示,台灣女性在勞動市場中,尚待排除許多參與障礙,以及提供更公平合理的工作環境。 探究其原因,乃是長期以來台灣女性往往因職場難以兼顧家庭,而成為其近入職場所存在的障礙。雖性別平等法令業已實施多年,但在職場上對於女性不公平、不合理待遇仍然時有所聞,例如台灣女性員工平均工作所得是男性員工的七成,遠落後於先進國家;以及在工作壓力下,不敢申請生理假、安胎假、育嬰假等福利等,這些均是對於女性在勞動市場中所存在之性別歧視。 爰此,我們期待朝野雙方陣營在下次政見發表中,能夠針對構築女性參與勞動市場較友善之環境,提出改善方向。至於這些較值得列為政見之方向,包括: 其一,面臨少子化及高齡化時代,構築女性能夠工作兼顧家庭生活環境,尤其透過獎勵作法促進企業設置完善托幼及托老場所,俾使女性更能安心與安親,進而提升勞動參與。 其二,政府在訂定創造就業方案之同時,考慮不同產業對女性勞動力需求的特性,設計不同功能長、短期創造就業方案,以增加女性勞動力之投入。此外,隨著就業結構改變,女性非典型工作者人數急劇增加,儘速訂定人力派遣及部分工時勞動權益指導原則,以保障女性非典型工作者之勞動權益。 其三,因應社會結構轉型與需求,結合職業訓練及創業諮詢輔導服務,協助中、高齡及弱勢族群婦女創業,以利創造多元就業機會與促進社會安定。 其四,落實性別平等就業與生涯發展保障,包括:減少女性在就業、薪資待遇福利、升遷發展及退休給付等方面上所存在之差異;同時,拓展女性在各項領域決策過程上參與機會,充分發揮女性專業能力,俾讓女性成為扮演職場功能不可或缺的角色,以及協助社會安定不可忽略之一環。(2011年12月9日) (全文完另有PDF檔)

下載PDF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