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彙編 本欄所刊載之文章係屬作者個人看法,並不必然代表本院立場。
‧題目: 別讓財政債台高築禍延子孫 |
‧作者: 戴肇洋 |
‧發表時間: 100.10.20 |
‧內容: |
台灣自1990年代後每逢選舉,朝野政黨在追求勝選考量下,往往相互開出選舉支票,掀起加碼競賽。2012總統併立委二合一選舉將至,從執政黨為能鞏固基本票源的軍公教調薪、榮民就養金提高、幼兒教育補助費增加,至在野黨為能重新取得執政的老農年金加碼等,其背後政治動機極為明顯。 儘管朝野政黨異口同聲表示,這些均是在照顧中下階層民眾生活、縮小貧富差距前提下所採取之措施;然而,過去以來我們看到,許多以政治為考量所開出的選舉政策支票,不但未就其內容綿密謹慎規劃,而且甚少針對國庫現況進行評估,使得部份政策有如綁「票」,最後反讓政府財政不斷惡化。 回顧台灣財政惡化可以溯自1990年,該年中央政府長期債務餘額不及2千億元,佔GDP之比重僅有4.7%;在20年之後的今天,中央政府債務餘額達到4兆8千億元,佔GDP之比重超過34%,其累積速度之快,顯示政府對舉債之作法過於輕率,導致此一時間財政收入良好與否,其債務走勢始終不易下降。 不可否認,若從帳面上來看,迄今年6月止,國債所累積的4兆8千億元,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4%左右,與法定上限的40%似乎仍有舉債空間。亦即現今台灣尚未有如美日或歐盟部分國家,已面對迫在眉睫的財政危機;不過,如果將各級政府舊制軍公教退休金、勞保年金給付責任準備、健保費用、就業保險及勞保等費用負擔的潛藏債務13兆8千億元納入,其實國債早已達到天文數字。 然而,更令人擔心的卻是,面對已天文數字的國債餘額,近些年來台灣租稅負擔比率,在朝野政黨以促進經濟成長或帶動產業發展為理由下多次修法調降,從10年前的17.2%下降至目前的11.9%,已成為全球極低租稅負擔的國家之一;同時,為能討好民眾,大幅提高社福水準,其結果讓每年預算赤字的不斷累積增加,已侵蝕整體財政結構之健全。 在此同時,我們看到全球金融風暴之後,美日、歐盟等先進國家正面對國家債務的威脅,許多國家被迫必須致力緊縮財政赤字,藉以減少因政府債務沉重而影響經濟成長,甚至陷入衰退危機。此一情形已反映出,此時此刻台灣財政更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預警機制,透過預警機制檢視國家財政現況,隨時針對其缺失進行改善,以避免重蹈上述國家面對財政困境之後塵。 平心而論,我們認為在財政債務的問題上理應沒有執政黨或在野黨之分別,朝野政黨並非不了解問題根源,而是不願意共同合作建立正常財政體制。亦即為了選舉忽視財政體制完整性與延續性,可以說是台灣民粹政治最可悲之所在,尤其在少子化、高齡化趨勢下,這一代所累積的國債,勢必使得下一代背負更沉重的包袱。因此,2012希望朝野政黨均能放棄民粹思維,同時以健全國家財政為理念之下共同合作,俾讓台灣擺脫國債陰霾。(2011年10月7日) (全文完另有PDF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