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壹、中小企業基本知識
|
壹、中小企業定義
(一)台灣中小企業定義
1、製造業、營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實收資本新台幣8000萬下,其他行業前一年度營業額新台幣1億元以下。
2、配合輔導需求,可採員工人數認定,亦即上述前列三項行業經常雇用員工未滿200人,其他行業未滿50人。
(二)各國中小企業定義
項目
國家/地區 |
非農業部門 |
銷售值
比率 |
出口值
比率 |
新設企業
家數比率 |
停 歇 業
家數比率 |
家 數 |
|
就 業
人 數 |
|
比 率 |
比 率 |
台灣 (2004) |
115 |
96.91 |
691 |
70.70 |
30.60 |
16.91 |
9.1 |
缺乏資料 |
澳大利亞(2000) |
110 |
96.00 |
394 |
43.50 |
缺乏資料 |
51.00 |
4.3 |
8.0 |
加拿大 (2003) |
214
(2004) |
91.44
(2004) |
665 |
64.98 |
缺乏資料 |
38.20
(2002) |
10.5 |
9.7 |
香港 (2003) |
28 |
98.00 |
131 |
60.00 |
缺乏資料 |
缺乏資料 |
缺乏資料 |
缺乏資料 |
日本 (2004) |
563 |
98.32 |
3,922 |
75.20 |
48.20 (2002) |
缺乏資料 |
2.7 (2002) |
3. 2
(2002) |
馬來西亞(2001) |
21 |
96.11 |
38
(製造業)
(2003) |
32.50
(製造業) (2003) |
缺乏資料 |
缺乏資料 |
缺乏資料 |
缺乏資料 |
墨西哥 (2001) |
284 |
99.60 |
缺乏資料 |
64.00 |
缺乏資料 |
21.00
(1996) |
缺乏資料 |
缺乏資料 |
紐西蘭 (2003) |
29 |
96.84 |
65 |
42.28 |
33.20
(2001) |
缺乏資料 |
18.2 |
13.5 |
菲律賓(2001) |
80 |
99.60 |
410 |
70.00 |
缺乏資料 |
缺乏資料 |
缺乏資料 |
缺乏資料 |
俄羅斯
(2003) |
* 251人500人 |
844 |
94.35 |
3,205 |
48.81 |
46.89 |
缺乏資料 |
缺乏資料 |
缺乏資料 |
873 |
97.57 |
3,996 |
60.86 |
53.78 |
缺乏資料 |
缺乏資料 |
缺乏資料 |
新加坡 (2000) |
54 |
91.00 |
40 |
57.00 |
缺乏資料 |
16.00 |
缺乏資料 |
缺乏資料 |
韓國 (2003) |
295 |
99.81 |
1,038 |
86.66 |
缺乏資料 |
39.06
(2004) |
1.5
(2000) |
缺乏資料 |
泰國 (2003) |
200 |
99.47 |
557 |
60.69 |
47.91 |
缺乏資料 |
缺乏資料 |
缺乏資料 |
英國 (2003) |
384 |
95.41 |
1,217 |
56.20 |
51.15 |
缺乏資料 |
4.8
(2002) |
4.9
(2002) |
美國 (2002) |
2,290 |
99.00 |
5,480 |
57.10 |
31.00 |
30.00 |
10.0 |
10.0 |
附註 : |
1.*表示其家數及就業人數含農業部門的家數及就業人數。
2.表中比率為中小企業占全體企業之百分比。
3.澳大利亞、菲律賓、新加坡中小企業:就業人數未滿200人。
4.加拿大、墨西哥、美國中小企業:就業人數未滿500人。
5.香港中小企業:製造業就業人數未滿100名、非製造業未滿50名。
6.日本中小企業:礦業、製造業、運輸業、建築業就業人數未滿300名、批發業就業人數未滿100名、零售業、服務業就業人數未滿50名。
7.馬來西亞中小企業:就業人數未滿 150名。
8.紐西蘭中小企業:就業人數未滿19名。
9.俄羅斯並未明確界定,資料數據分為:就業人數未滿251名及未滿500名。
10.韓國中小企業:礦業、製造業、運輸業、建築業、大型批發業、旅館業、資訊處理業就業人數未滿300名;秧苗業、廣播業就業人數未滿200名;其它業別就業人數未滿100名。
11.泰國中小企業:製造業與服務業就業人數未滿200名;批發業就業人數未滿50名;零售業就業人數未滿30名。
12.英國中小企業:就業人數未滿250名。 |
資料來源: |
台灣資料:整理自《中小企業白皮書書》,歷年。
澳大利亞資料:澳大利亞Department of Industry, Tourism and Resources, /www.industry.gov.au/。
加拿大資料:加拿大Department of Industry, /strategis.ic.gc.ca/。
香港資料:香港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Office, /www.sme.gov.hk/。
日本資料:日本Statistics Bureau, /www.stat.go.jp/。
馬來西亞資料:馬來西亞Small and Medium Industrie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www.smidec.gov.my/。
墨西哥資料:OEC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Outlook 2002。
紐西蘭資料:Statistics New Zealand, /www2.stats.govt.nz/。
菲律賓資料:菲律賓National Statistics Office, /www.census.gov.ph/。
俄羅斯資料:Russian SME Resource Centre, /docs.rcsme.ru/。
新加坡資料:新加坡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 /www.mti.gov.sg/。
韓國資料:韓國Small and Medium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www.smba.go.kr/。
泰國資料:泰國Office of SMEs Promotion。
英國資料:英國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www.sbs.gov.uk/。
美國資料:美國Office of Advocacy,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www.sba.gov/advo/。 |

貳、中小企業成長歷程
(一)萌芽期 (戰後至民國50年)
1、工業恢復期:利用大陸移台人力、設備、資金,以及在美援物資協助下舊復及新設,以電力、肥料、紡織等產業為重點,奠定中小企業發展基礎。
2、基本民生製造期:政府實施「進口替代」政策,配合民國49年所實施之「獎勵投資條例」,發展資金少、技術低工業,以輕、加工業出口導向為重點方向,例如:紡織、食品加工、合板、塑膠、水泥等產業。
(二)快速成長期 (民國51~62年)
1、實施「輸出導向」政策,設置加工出區與工業區,發展勞力密集輕、加工業,吸引大量農村人口。
2、大量製造出口,例如:紡織、塑膠製品、鞋類、洋傘、玩具、竹器、籐器等產業。
(三)發展期 (民國63~71年)
1、國民所得提高、儲蓄增加,相對亦衍生了勞工不足、工資上漲。
2、推動「資本技術密集進口替代」政策,發展重化、機械、電子、資訊等產業。
3、中小企業產銷模式調整、中衛體系形成。
(四)轉型期 (民國72年之後)
1、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進國家興起、區域合作發展、國際分工模式改變、全球運籌體系形成、環保意識抬頭等。
2、中小企業海外投資加速、技術層次提升、策略聯盟、產業網路(群聚)。

參、中小企業發展現況
1、行業別:依據2006年底統計,中小企業家數共有124.41萬家,佔全部127.25萬家的97.77%;其中,批發零售業65.76萬家最多,其次依序製造業13.24萬家,住宿及餐飲業10.72萬家,個人及其他服務業9.27萬家,營造業9.13萬家,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4.63萬家,運輸倉儲及通信業3.52萬家等。
2、組織型態別:獨資72.58萬家、合夥1.87萬家、有限公司34.74萬家、股份有限公司13.36萬家等。
3、分佈地區別:台北市20.45萬家(16.44%)、台北縣19.79萬家(15.56%)、高雄市9.54萬家(7.51%)、桃園縣9.01萬家(7.24%)、台中縣8.68萬家(6.89%)、台中市7.34萬家(5.76%)、彰化縣6.71萬家(5.39%)、高雄縣5.56萬家(4.47%)等。
4、經營年數別:21年以上佔18.73%,11~20年佔23.32%,6~10年佔19.87%, 5年以下佔38.08%。
5、就業行業別:全部就業人數1011.1萬人,中小企業就業人數755.1萬人(佔76.66%);其中,製造業210.5萬人,批發零售業164.8萬人、營造業80.8萬人、個人及其他服務業66.2萬人、住宿及餐飲業63.1萬人等。
6、受雇行業別:全部受雇人數754.2萬人,中小企業受雇人數518.6萬人(佔68.76%);其中,製造業182.6萬人、批發零售業85.9萬人、營造業67.1萬人等。
7、銷售值別:全部企業銷售值共計34.37兆元,中小企業銷售額10.24兆元(佔29.82%)。其中,全部企業內銷值25.65兆元,中小企業內銷值8.68兆元(佔33.84%);全部企業出口值8.72兆元,中小企業出口值1.56兆元(佔17.89%)。
8、新設企業別:全部新設企業11.07萬家,其中中小企業10.83萬家(佔97.83%)。
※上述資料係以2006年底作為基礎。

肆、中小企業經營特性
(一)憑藉彈性、靈活特性,發揮高度興業精神
台灣中小企業業主憑藉彈性、靈活特性,發揮高度興業精神,不但從不斷模仿學習中提升管理能力與強化技術水準,而且更能有效利用其在生產、行銷等專業領域上專精利基優勢,努力不懈投入經營事業。另一方面,則是秉持冒險犯難意志,在遭遇挫折時,亦能再接再厲,屢仆屢起重建企業,使得台灣中小企業能夠生生不息。
(二)透過學習與經驗累積,快速因應環境變化
中小企業廠商規模相對較小,因應市場需求變化能力較強,無論在生產方面,或是在銷售方面,均能顯現高度彈性,有利因應經濟景氣變動。另一方面,中小企業習慣於各種挑戰中,不斷學習並累積經營經驗,其決策過程極為迅速,使得資源運用效率提高,因而對因應環境變化的反應快速。
(三)所有權、經營權集中,缺乏專業分工模式
雖目前國內對於中小企業廠商家數之中以家族經營型態為主之比重尚無較正式的統計,但依據歷年經濟部所公佈的中小企業白皮書資料統計顯示,若將中小企業獨資廠商視成家族經營型態,則其比重均維持在六成左右。這些廠商在經營上所表現出來的特性,包括:
.家族成員承攬與控制絕大部分企業功能,例如採購、生產、行銷、財務、人事、投資等企業重要決策。
.經營資金不足之時,家族企業寧可從親友或地下金融管道中籌措舉債,不太願意外來資金影響其所有權與控制權,
加上財務結構及會計制度大多不夠健全,所以不易自資本市場上獲取中、長期經營金。
(四)廠商規模普遍偏小,不易掌握經營資源
中小企業由於廠商規模普遍較小,在生產製造方面,因經濟規模不大與設備不足,極易受到原料價格波動影響,而使得其生產成本偏高;在行銷拓展方面,因資訊運用程度偏低與市場資訊掌握不足,往往為了爭取訂單採取削價競爭,而導致獲利有限;在人力資源方面,因工作環境不佳與升遷管道狹隘,員工流動頗為頻繁,而使得專業人力吸收不易;在研究發展方面,因研發能力薄弱與資金有限,技術創新不足,而導致升級轉型不易;在資金籌措方面,因財務透明不足與會計制度欠缺,融資貸款不易,而使得經營成本偏高,這些均是台灣中小企業長期以來所存在之問題,不利永續經營。
(五)產業屬性鬆散,極易形成競合關係
中小企業憑藉彈性、靈活特性,雖廣分布於各行各業,但產業屬性並不明顯,彼此為了各自利益追求,或可維持高度的競爭關係,同時亦因共同利益需要,或可維持複雜的合作關係,亦即廠商在經營上彼此之間,常採單打獨鬥,或是選擇短期合作,並無較明確的共同目標。
(六)有效利用產業網絡,充分發揮產業聚落效果
在台灣產業發展過程中,以中小企業廠商供應為主的原物料及零組件所構成的完整垂直與水平合作產業體系,形成產業聚落(Industrial Cluster)連結產銷合作通路,此乃長期以來台灣產業具有國際競爭優勢最重要的關鍵所在。
(七)從事加工、代工為主,極易受到外在因素影響
依據許多相關研究調查指出,台灣擁有豐沛質佳且又低廉人力資源,所以長期以來台灣中小企業在產業結構中,大多以單純技術加工為功能,擔任產業上游廠商之加工廠商,或是以OEM為型態,成為國際企業之代工廠商。由於其廠商規模較小,調整產量容易,頗具經營彈性,雖能夠充分配合合作廠商需求,發揮填補性、配合性作用,但亦因如此,在產銷活動上極易受到上游廠商或國際企業經營因素影響。
(八)進出市場頻率頗高,不利產業技術累積
在數量頗龐大的中小企業中,除了極小比例屬於資本較密集、技術密集的廠商需要具有規模的機器設備廠房與複雜的技術投入之外,絕大多數廠商在經營上固定資產投入不多、產品技術層次較低、營運資金較少及人力資源不多。亦因如此,使得中小企業常因成本回收較快與進入障礙相對較低,造成過多廠商進入同一市場,使得利潤急速下滑,甚至因不堪虧損而退出市場,不但導致中小企業進出市場頻率相對較高,廠商經營年數相對較短等現象,而且更加不利產業技術累積。

伍、中小企業對國家之貢獻
(一)促進經濟民主方面:
在創造利益與成長的同時,透過公平開放與自由競爭,訴求各項需求,間接推動社會民主。
(二)帶動產業發展方面:
藉由成熟加工技術,吸引跨國企業來台投資,發展新興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三)發揮市場競爭方面:
利用彈性、靈活策略,發展利基與特色產品,提供消費大眾物美價廉產品。
(四)增加出口貿易方面:
利用充沛勞力,發揮比較利益,配合輸出導向政策,創造大量外匯。
(五)創造就業機會方面:
透過不斷創業提供就業機會,增加國民所得。
(六)協助社會安定方面:
增加雇用機會,減少失業人口,創造均富,協助社會安定。
(上述資料係由本院研究三所所長戴肇洋撰述) |
|
 |
台灣綜合研究院 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2008 Taiwan Research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
螢幕最佳瀏覽解析度請設定 1024 X 768
|
|
 |